浏览位置:国际财经在线 > 视界

年轻人裸辞去非洲

时间:2024年10月22日 10:59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浏览量:5301   
年轻人裸辞去非洲

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几乎每个国家都流传着许多人生逆袭的传说:除了有人在非洲挖到金矿一夜暴富;还有人负债来到非洲,靠着卖腻子粉积累了千万身家,也有人带着两箱太阳眼镜来非洲,换成了一台价值50万元的丰田霸道车。

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前不久落下帷幕,但非洲热还在持续。社交媒体上,许多“非漂”的年轻人热衷分享自己在非洲的“搞钱”生活:在刚果挖钻石、在西非加纳淘金、在阿尔及利亚搞物流、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挖矿、在尼日利亚盖房子、在埃塞俄比亚卖手机、在埃及做导游等。

在外聘网、驻外之家和各大国企网站上都有招聘海外岗位,外派非洲职位包括电工、厨师、翻译、销售,一般要求有专科以上学历,月薪范围大多在一万五到三万元人民币,并且食宿都有公司安排,工作两三年就能存下一笔不小的钱。“挣得多”是他们向往非洲的主要原因。

就像英国非洲研究所所长爱德华·佩斯说的那样,世界需要开始重新看待非洲及非洲国家,“这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无论我们现在是否意识到。”

土木毕业生,

在非洲有保姆和司机

1998年出生的Victor是重庆人,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,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去了非洲打工,先后在非洲的加蓬、刚果、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做过四份完全不同的工作。

如今年仅26岁的他,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“非漂”了。

提起自己去非洲的原因,Victor归结为“年轻的冲动”。他毕业的第 一份实习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无人区的沙漠中搞基建,那里没有电视和手机信号。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,那日子实在过于枯燥乏味。

有一天凌晨,Victor在睡觉时听见板房外面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:“声音是从床下面传来的,于是我把头伸到床底下去看,发现一只疑似沙鼠的动物在啃我的门板。当时我看着它,感觉我自己也像这只沙鼠一样,有点不甘心。我想要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,于是就把工作辞了。”

Victor和同事走在坦桑尼亚街头,如今这位同事已经辞职了。

不到一个月,Victor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去非洲的工作。

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是一家开在加蓬的中国企业,月薪是9000元。Victor没有多想这个价格是否合理,与传言中的平均月薪有什么差距,不顾家里人的反对,买了机票就飞过去。

Victor觉得,年轻人要是不太挑工作,去非洲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项,门槛也比较低:“你甚至不需要会英语,因为公司会给你请一个翻译。”

现实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顺利。Victor在非洲的前两份工作都踩了坑,逃离上一个困境的冲动、过高的预期,给了他当头一棒。开在加蓬的公司普遍压榨学生,“国内招聘来的大学生每天就是苦干,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八九点,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却只给低于平均工资的薪酬,我只做了三个月就辞职了,还给公司赔了机票和签证的钱。”

在非洲的第 一份工作踩坑后,Victor本想回国。但当时正是2021年8月,一张回国的机票涨到了三五万。他只好选了当时机票最 便宜的埃及,在辞职间隙旅游。

因为买不起回国的机票,Victor便去了机票最 便宜的埃及,在花了25美金落地签后直接打了Uber去吉萨金字塔。

2021年11月,Victor收到了位于非洲刚果的一家企业的offer。这家企业是国内某大型上市矿企的承包商,他们需要一个技术员,于是看上了有土木工程背景,且在非洲有工作经验的Victor。

此时Victor在埃及和北非漫无目的地“流浪”了两个月,他没有多想便答应下来,又掉到了新的坑里。

工作地点是在刚果的一个铜矿,进场后Victor发现人手少得可怜:“几个集装箱加上几个年轻人,老板指哪挖哪。这个国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内战,治安非常混乱,哪怕大白天也会被抢劫。在营区我们时常听到远处的枪声,于是在这里的技术工人哪里也不敢去,就像坐牢似的上班。”

外部环境让人提心吊胆,老板还拖欠技术工人的工资,最长的一次断粮了三个月,Victor终于熬不住了,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环境里工作了6个月的他再次提出辞职,结束了他的第二份在非洲的工作。和上次一样,辞职后的Victor没有回国,继续在周边国家旅游。这次他先去了土耳其,再逛了一圈巴尔干地区的国家。

Victor第二份在非洲的工作,位于刚果金的营地。美丽的景色下,暗藏着动荡不安的局势,随时处于危险中。

十几天后,一个在埃塞俄比亚开公司的中国老板联系到Victor,问他是否愿意转行到外贸行业。通过面试后,Victor便去到了埃塞俄比亚。

Victor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。老板用心带他,让他顺利从土木转行到了外贸行业,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。

在埃塞俄比亚,Victor每日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:30到下午5:30,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节奏都比前两份平稳许多。埃塞俄比亚相比Victor之前待的所有国家都更安全与自由,他也在这里认识很多朋友,对于外贸的这些基本流程,大概的思路也学会了。埃塞俄比亚的工作走上正轨后,生活开始逐渐轻松。

2023年,Victor想要回国看看。同时,由于爷爷不幸得了癌症,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状态了。

回国后,Victor开始思考新的人生选择:留在国内,还是继续出去?他纠结了五个月,中间接到一个欧洲的工作计划,于是去波兰工作了两个月,然而这段短暂的经历让他非常失望,其中有很多不公平的待遇,公司答应过的福利也没有落实。他再次提出辞职,同样赔偿了公司机票和签证的费用。

每一个刻板印象,都要由具体的经历去改变。在波兰的这段短短的工作经历,让Victor对欧洲祛魅了:“去之前幻想欧洲作为更发达的地方,是不是更文明,会比我在非洲的感觉更舒服?事实上恰恰相反。”

2023年回国那段时间,Victor也尝试过在国内找工作,但是许多公司给土木相关岗位开出来的工资只有3500元,这让Victor无法接受。于是他再次把目光落在了非洲,这次他找到了一家位于非洲肯尼亚的中国卫浴公司。

再次回到非洲的第 一周正是圣诞节假期,公司组织去国家公园看动物。

当他再次回到非洲,Victor形容“就跟回家似的”:“我在肯尼亚的几个中国同事,大家都有完全不同的经历。有从墨尔本理工大学毕业后来非洲创业失败的,有在国内是做汽配的,有因为亲戚介绍就过来非洲的,各式各样经历的人,最后聚在非洲做卫浴产品了。”

在非洲的第四年,Victor的收入也从最初的9000元月薪,涨到了一年下来能挣近三十万元。公司配了保姆和司机,黑人保姆还能做正宗的中餐。最让Victor最感慨的是,如今去非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,他不再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异类:“2021年我从国内飞非洲时,飞机上只有一半是中国人,一半是黑人。2023年再次去非洲,几乎整个机舱里都是中国人。”前阵子,他发现坦桑尼亚机场的海关居然招了会说中文的海关官员,因为很多建筑类企业的中国工人来到非洲不会说英语。

黑人保姆做的中餐。

Victor已经和四年前极力反对他去非洲的父亲和解了。在非洲生活、工作的一个好处是,这里的人情世故没那么多,不太会受到牵绊和束缚。

Victor最近招了两个中国来的业务员,但他们只做了两周就待不下去了。在Victor看来,很多年轻人来非洲和自己当年的情况相似,都是因为一时冲动,想改变现状,来了以后又接受不了这里的环境。Victor不希望年轻人带着“躺赚”或者猎奇的滤镜来非洲,毕竟自己踩过的坑真不少,但他也认为很多事物只有经历过才能对其祛魅。他建议打算来非洲发展的年轻人要做好功课,深思熟虑,少跟他一样踩坑。

人到中年,裸辞去非洲创业

与Victor大学刚毕业,年纪轻轻就闯荡非洲不同,人到中年的媒体人张小丫,裸辞后才选择去非洲创业。

张小丫是东北人,2010年毕业后,去家乡的省级媒体工作了12年,2022年时她选择裸辞来到深圳,在传音公司做企业文化工作。

因为与非洲牢牢绑定,并创造了颇为另类的财富神话,传音近些年一直都很有话题性。传音总部位于中国深圳,是国内较早关注非洲、南亚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企业。张小丫入职后,也开始真正关心起这片远在八千公里外的大陆。

张小丫第 一次去非洲是2023年9月份,目的地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。尽管这里是非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,但公共交通依然十分落后,电力供应紧张,市区每周日都会停电。内罗毕的公交车让张小丫想起国内20世纪90年代的大巴车:“有人会站在门口吆喝大家买票,感觉乱哄哄的。打车时,GPS定位系统很有可能定位不准确,明明给Uber司机的定位是在家门口,但是他跟着导航可能去到离家附近的路口。”

在肯尼亚的超市,当地货币是肯先令。

至今,张小丫已经去了四次非洲,在肯尼亚、坦桑尼亚、卢旺达几个国家考察了一圈,每次都会在那边待上一到两个月。据她观察,现在的非洲差不多相当于国内十几二十年前,比如城市里密密麻麻的户外广告:“在当地人看来,能做这种户外广告证明商家有实力,可信度更强一点,包括报纸、电视这一类。人们对于互联网和线上生活的认知还不够,内容也没有那么丰富。”

经过反复的对比考察,张小丫在肯尼亚注册了一家MCN公司。她比较擅长做线上的媒体。去了非洲一次后发现,海外版的短视频社交媒体在肯尼亚的覆盖率非常大。但是和国内白热化的MCN机构竞争不同,那边还没有MCN公司。同时她还发现许多去非洲的中国企业也需要当地的广告资源,“我可以把广告资源先建立起来,服务于来非洲的中国企业。”

她之所以在非洲众多国家中选择肯尼亚,主要是因为硬件能支撑自己选择的产业:“那是非洲网络最 好的国家,其他国家的网速实在是让人担忧。” 肯尼亚属于比上不足、比下有余的非洲国家,在东非国家里不算出色,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里还可以。它的首都内罗毕,是非洲最 大的城市,一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。综合考量下来,张小丫判断这足以支撑她的梦想。

张小丫说,国内各行各业都卷,包括她所在的传媒行业,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MCN模式的公司,在国内再怎么努力都已经很难有一个质的突破。但是在非洲,这是一个刚刚开辟的市场:“竞争对手少,我认为这里实现跃层的机会更大一点。”

肯尼亚的批发市场。

和她抱有同样想法的中国人开始出发了。短短两年,张小丫明显感受到去非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,去哪都能看到同胞:“以前除了中国城以外的地方是看不到中国人的,哪怕在最热闹的批发市场。”

在肯尼亚,张小丫招聘了一个本地员工,大学毕业后在内罗毕的电视台工作,当过制片人。张小丫给他开的月薪是1000美金,远高于当地人的平均收入水平。即便如此,这份工资也比在当地聘请一个中国人的平均工资要低。张小丫算了笔账:“对公司而言,聘请中国员工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聘请一个本地人,光是办理工作签证就大约需要花掉5万元。”

张小丫在肯尼亚招的本地员工。

同时她发现,中国和非洲的职场文化差异也是非常大的:“非洲本地人不会加班,他们很坚持自己的生活节奏,下班后一晚上和朋友一起喝一杯啤酒就觉得很快乐,但是在国内是不太可能的。所以我觉得不能拿我们国人的那种思维去要求他们,这是一种生活选择,不是懒。”

而且张小丫觉得,大部分国人来到非洲这片热土,都会有奋斗的冲动,不然“一定是痛苦比快乐多”。

非洲不养闲人

非洲除了吸引中国打工人,也吸引中国民营企业家前来投资。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不出海,就出局。

张海超是中商海外高商产业出海平台负责人,曾在高校任教多年。从2023年至今,他带过超过 100位商学院学员去非洲考察,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、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等几个国家。“他们手里有钱,但在国内有危机感,希望在非洲能找到好项目。”

张海超在坦桑尼亚首都多多马。

张海超的学员主要是来自华南地区的民营企业家。从2023年7月份开始,张海超陆续带学员们出国考察:“未来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出路是走向国际化。排除东南亚、中亚五国后,我们把目标定在了非洲。”

第 一次去非洲,给张海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也许是过去对这片土地的刻板印象太深、了解太少,张海超与许多初到非洲的国人一样,最 大的感受就是反差和震撼:“我想象中的非洲是混乱和落后,去了以后我发现他们现在城市建设得很漂亮,有高楼大厦,有一些很成规模的产业园区和很漂亮的厂房。”

张海超认为,如今涌入非洲的投资越来越多,各行各业都会因此获益,岗位需求也多起来。这边物价比国内高很多,成本也高很多。目前非洲所有投资都有一定的门槛。要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,在非洲能够扎扎实实地把专业的事做好、做出好产品,在非洲有需求的地方供应来自国内的智慧与技术力,才能够有长期发展:“不是说背着个书包、买一张机票,手上还剩200美金,就可以在那里白手起家。这种概率几乎是零了。在非洲暴富的传说依然存在,但我们已经无从考证。”

在去非洲考察的学员中,80后的年轻企业家占了大部分。他们当中有从事房地产行业的、从事制造业的、有做家具和门窗的。在张海超看来,这群人身上都有一些相似的标签——“敢打敢拼”:“他们看到机会,内心就涌起冲动,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事情做好,从而拿到一个好的结果。”

对于越来越多希望去非洲“搞钱”的年轻人,张海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。他认为,中国年轻人之所以在非洲能够拥有就业机会,与出海的中国企业紧密相关:“向外走是一个趋势,不仅仅是年轻人,还有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。非洲的本土企业很少聘请中国人的,聘请中国人的基本上是在非洲的中国公司。”

他认为,年轻人就应该积极关注和拥抱产业出海,跟随中国的民营企业的脚步走向全世界。2024年是出海非洲趋势非常明显的一年,多年后经济学家复盘这段历史,一定会有与非洲深深联结的痕迹,那是由许多具体的人抛弃自己熟悉的生活,用脚步丈量和书写出来的痕迹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